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有色的画,无声的诗——评海南青年画家王锐的两组画作

2013-05-18 10:58: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陈卫 
A-A+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几位当代海南画家的画,留下绘画如诗的印象:谢耀庭的画粗犷奔放中饱含宁静悠远;刘运良的画讲究人物飞扬的神韵,在建筑物中发掘细节的含义;丁孟芳在朴素的写实中呈现自然面目,流露真情实感;刘贵宾笔下的景物总是焕发勃勃生机,充满宇宙的动感。青年画家王锐的画看上去恬淡优美,但含蓄浓烈的情感溢于画面。
  我所见到的王锐画作有两组:一组是黎家印象油画与水彩画,一组是有关树的水彩画和水粉画。
  与海南大多画家同样,出生海南,与黎族人相处较久的王锐也偏好海南风土元素。他的黎家印象中我们能看到低矮的船型屋、遥远明亮的大海、鲜红的土地、粗壮的枝干和绿色的香蕉树、褐色的木瓜,窈窕的黎族少女、像大地一样沉默的黎族老人等元素。然而,一位画家艺术个性的表现并完全不倚仗他是否选择了富有地方色彩的元素,在颜色运用与构图设计中的独到之举,才能使欣赏者真正洞察画家的性灵,感受画作伸展出来的美的触角。例如梵高,他在强烈的色差对比与扭曲的线条中透露内心的不安;毕加索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色调与造型,展示画家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艺术的持续探索。有的画家擅长在宏大题材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人物造型营造戏剧性画面;有的画家注重在微小的细节中暗示世界普泛性的存在;也有画家善于在抽象的线条中映射情绪的复杂多变。相对而言,王锐注重来自现实的原型,色彩的饱和度,冷暖色的互相印衬;在构图上,追求画面的完整感,天、地、人是构图的三大基本要素。
  “黎家印象”由《花开花落》、《暖阳》、《无风的夏》、《少年梦》、《薪火相传》《守望家园》、《古榕依旧》《梆铃》等组成,它们都是色彩绚烂的画,无声息的诗,表现出画家为“主观之诗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语)的一面。
  据说“黎家印象”素材产生于海南东方的深山老林,对于古老的深山,我们常常会想到破旧与衰败。王锐在作艺术加工时,用色大胆,画面既非抽象,也非写实,在写实中略带夸张,在模糊中蕴含久远的历史情怀,因其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现实。
  王锐有意突破人与景的实际比例和肉眼所见的颜色,呈现在画面中的树巨大而粗壮,富有强旺的生命力,呈浓浓的褐色,显出古老的痕迹;黄色的船型草屋特别厚实干净,表现出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土地接近的颜色和夸张的线条与造型,使整幅画面具有厚重之感。与此相比,生活在大树与草屋下的人,形象相对渺小。他们穿着简洁的民族服饰,没有清晰的五官,虽然有男女老幼之别,但似乎没有喜怒哀乐的表情,也没有令人产生特别美感的动作,他们与牛群、羊群、火鸡等一同行进在红色的山路上,随意地坐着、走着,或拾捡落地的花儿,或聚在一起舂米、射箭、踢球。他们就像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安静地存在着,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时间的刻度。他们是大自然中有行动能力的生命,大自然的质朴就是他们的质朴,他们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肯定地指出这些便是王锐画中的诗意,那么我们还要说这种诗意是自然田园酿造出来的,带有道家观念的诗意:人即自然,天人合一。
  当今的新农村,村村有公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成现实。从美学角度来看,现代化城市化的农村正在销蚀由远古带来的古朴美感。王锐这些表现黎家风情的画作是现实还是理想,或是追忆,可能会使不同经历的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如画面上醒目的红土,这一具有地域特征的意象,幼小天真的儿童会把它当成梦幻的世界,现实关怀者可能会因此联想到红土地被破坏而产生出环保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锐的画在带来美感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时间感,时代感与责任感。
  王锐“黎家印象”中的人大多面目不清,岁月仿佛停留在他们古老的船型草屋和民族服饰中,这容易给欣赏者带来对原生态的想象。偶尔画面上有现代特征的电线杆、自行车等物件,提醒我们新时代的存在。品赏这类现代性意象的画作有点像读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文字简单,蕴藉丰富,读者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品味出诗中多重滋味。作为画家的王锐这时就像一位现代诗人,他从不采用明确表达自己对于现代生活的态度,而是以意象为语言,使那默默竖立的电线杆和孤单停在路边的自行车都具有多种含义,它们仿佛在诉说现代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能是欣喜,也可能是某种未能料及的失落。看到这系列画作,很容易让人想起沈从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沈从文在貌似平和实为哀婉的心态中写下诗化小说《边城》,为我们唱出一曲田园挽歌,二十一世纪的王锐用他的画笔为我们描画的色彩缤纷的诗意田园,让我们想起过去、现在和未来。
  绘画与其它种类艺术的本质相同,都是人类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特殊记载,它唤醒我们对文化之根的想念与延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王锐的画还具有民俗学的价值。如舂米,纺纱、织锦、踏歌等民族特色的劳作,成为“黎家印象”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位画家像民俗学家那样,如实完整地记录或再现民族所有文化特色,但是,王锐的绘画为一个可能在现代化过程中丧失民族特征的民族留下了特别的见证,同样也是对民族精神,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弘扬。
  另一组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水粉画与水彩画中,天、地、人仍作为基本元素,主要景物也是大树,然而在营造上各有特色。“黎家印象”中的树都是巨型的,画面用树的部分暗示整体,表达自然生命的强壮和力量。《又见夕阳时》、《夕阳远去》、《径》、《竹影晨妆》系列风景画中,树以远景姿态出现,就像黎家印象中的人面目模糊一样,树也是写意的、模糊的,我们很难分辨出它们是哪些植物。这与传统国画显然不同,国画中的植物多为工笔细描,逼真形象,即使写意的梅兰竹菊,也都被中国文化浸染而具有特殊的人格象征。王锐笔下的树也是他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由于“人”并不在画面中,画面中的主角——树则成为人的情思投射之载体。它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位置,远景中的摇曳多姿的树使我们能够感受到源于自然的静谧,通过背景颜色的相应处理上,又仿佛让我们听到静谧之中天空与大地的对话。不同的画作,树有不同颜色的背景作印衬,《夕阳远去》用淡淡的金黄,微白的粉色衬托稀疏的树叶;《静秋》用橘黄的天空衬出黑的枝干和黄的树叶,《冬季的阳光》树枝灰白,背景墨绿;《夏天的回忆》一片深绿,地面和天空有着白色的光与绿色的影;《树影婆娑》在蛋黄般的空气中舞动的墨色枝条;《晨》中明亮的背景衬出黑色的树影,像女人舞动的头发;《大风歌》淡灰的天空中,枯黄的树就像年迈老人的挣扎;《春天》那一小块的白色使树林看上去被绿色风扫过……在这些色彩与造型中,树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变化与律动都直观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树是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活跃生命体,充实着自然,有着多样品性:在迷雾中静静矗立,夕阳中默默无语,在强风、暴雨来时舒展身姿、用力搏击,与深沉的大地和辽阔天空融为一体,它们是自然景物,也是人的心境象征,还是诗意的存在——昂扬的生机,坚韧的呐喊,不屈的抗争。
  王锐这两组系列画,都有着静与动,浓与淡,虚与实、夸张与速写的对比和协调。从其装饰性画面向朴素写意风格的变化中可以看到,画家今后的艺术转型将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但愿诗意在他落笔时与灵感一同闪现,成为画作永在的生命。

2012/4/5于福州

  作者简介:
  陈卫:女,1970年生,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